发布时间:2025-01-06 | 信息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标准化舆情摘编周报(2024年12月23日-12月29日)
一、国内重要信息摘编
1. 同比增长35%!2024年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869项
据悉,截至目前,2024年国家标准委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869项,同比增长35%。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7%。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一批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了燃气安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等安全筑底强制性国家标准161项,较去年翻了一番。另外组织废止和修订地方标准5500余项。
国家标准委2024年牵头制定发布国际标准172项,提出国际标准提案286项,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496项。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819项,国际标准总体转化率超过83%。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新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聚焦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农业机械等领域加大标准研制力度,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持续推进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稀土、超高清视频、北斗规模应用等领域标准研制,同时出台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推动先进技术、优势产业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央视新闻)
2. 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2024年度会议在南京召开
12月20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4年度会议在南京召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郭晨光,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IEC/SyC SM(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主席Udo Bausch,德国工程院院士、青岛院士港科技顾问?mer Sahin Ganiyusufoglu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智能制造不同领域的国内外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举行了“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合作倡议”发布仪式。为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协同发展,发出三点倡议:一是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二是构建开放的标准国际化合作机制,三是促进最佳实践共享与人才培养,推动全球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上还举行了《企业智能制造效能评测方法》国家标准启动仪式。该国家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4)组织制定,通过设计类、生产类、质量类、物流类、管理类、综合类等六类指标实现了智能制造效能量化评测。
仪综所标准与检测中心副主任、中国专家委执行秘书丁露做了秘书处工作报告,详细汇报了IEC/SyC SM相关工作进展,以及中国专家委本年度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会议主旨报告环节,于海斌院士以“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为题,深入分析了具身智能的概念由来、主要特点以及热点研究问题,探索了智能机器人的实现路径,并通过案例详细阐述了具身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扬子晚报网)
3. “一碰交互,共触未来”ITMA峰会盛大开启
2024年12月17日,由智慧终端微电子协会(ITMA)主办的ITMA SUMMIT 2024 在深圳前海举办,产业链各方齐聚探讨新型近场交互技术(iTAP)。
会上,ITMA理事长周生明致辞,介绍协会推动终端产品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及智能化发展的愿景。因智能终端NFC功能使用增多,ITMA会员正推进iTAP标准化项目,计划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测试保障应用,期待各方合作创新。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王文峰发表演讲,阐述了数字身份发展及标准情况,指出电子四所在标准化工作的关键作用,以及将助力近场通信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CTO Patrick Luthi分享NFC技术标准工作成果,ECMA已发布多项标准规范且与国际组织合作,11月TC 51立项iTAP标准,正与ITMA探讨合作推动其发展。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副主任王文建介绍中心在iTAP推进中的作用,其作为重点实验室提供全领域检测认证,参与产业联盟推动标准化,未来将完善测评等推动产业发展。
峰会发布iTAP技术白皮书,由ITMA及多家企业代表见证。白皮书回顾总结技术历程、展望趋势,为行业提供指引,推动iTAP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有望开启新篇。(ITMA新闻)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81项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外文版及1项国家标准修改单报批公示
根据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弧形筛网》等241项机械行业标准、《L-乳酸钾》等40项轻工行业标准、《道路车辆 信息安全工程》1项汽车行业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番茄罐头》等3项轻工行业标准外文版及《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项汽车行业国家标准修改单的编制工作。在以上标准、标准外文版及标准修改单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20日。
以上标准报批稿请登录“标准网”(www.bzw.com.cn)“行业标准报批公示”栏目阅览,并反馈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5. 中国电科15所联合主导制定的一项IEC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中国电科15所联合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EC 61189-2-809 《电子材料、印制板及其组装件的测试方法 第2-809部分:厚基材X/Y轴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TMA法)》正式发布。
该项国际标准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高性能材料,规范了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和高频高速电路领域的关键材料X/Y轴热膨胀系数的测试方法,可作为衡量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该国际标准将支撑推动高性能材料持续创新发展,为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撑。(中电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6. 两部委联合发布农药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农药工业企业水生态环境防治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农药标准》),旨在强化农药工业企业水害排放管理,防控水生态环境风险,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与防治水平提升。《农药标准》针对现存问题与环境管理需求,明确了农药工业企业及相关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监测与管理要求,强化风险防范。(农民日报客户端)
7.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布新修订的《住宅项目规范》等住宅标准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一是提高住宅建设标准,发布新修订的《住宅项目规范》等住宅标准。二是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大力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三是支持房企特别是大型房企打造一批好房子样板,把保障房率先建成好房子。四是推进老旧住宅更新改造,推广装配式装修,把老房子、旧房子变成好房子。五是大力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第一财经)
8. 四项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柠檬酸、淀粉、酵母三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这是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作为重要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之一,农药工业生产和排放废水成分复杂、毒性较强、处理难度大,是环境风险防控的重点行业。此次发布的标准共规定了10项常规污染物、18项特征污染物和1项综合毒性指标,明确了农药工业企业和农药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管理的要求。
据悉,标准的发布将有利于加强农药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管控,切实有效防控水生态环境风险,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引导农药企业绿色转型,推动污染防治水平提升。
裴晓菲表示,此次发布的三项标准修改单,则是根据柠檬酸、淀粉、酵母工业废水的特点,在进一步加强行业废水排放管控的同时,积极促进废水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
9.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和计量专业项目考核课程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发布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和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在线教育课程,免费提供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加强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相关企业计量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据介绍,课程资源公开发布在中国质量标准出版社教育培训中心等网络学习平台,包含10门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在线课程和10门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在线课程。
其中,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在线课程涵盖标准物质相关基本概念、管理要求、研制机构通用要求,以及农业、地质、临床等多个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方法,帮助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技术人员深刻理解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提高标准物质供给质量。
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在线课程涵盖几何量、热工、力学等专业领域,侧重提升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人员日常检定校准工作技能,推动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和相关企业有效开展量值传递溯源工作。(人民网)
10. 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早期新能源汽车寿命到期,动力电池开始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动力电池蕴含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退役后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指标提高。为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规范条件(2019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规范条件(2024年本)》。
《规范条件(2024年本)》优化技术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工艺水平。同时,增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拆解、编码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综合利用全流程管理,并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企业选址等要求。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遴选培育一批水平高、行业带动作用显著的标杆企业,同时加强动态监管,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二、国外重要信息摘编
1. 全球首个结构用竹集成材产品ISO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日前正式发布了由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工程竹产品国际标准——ISO 7567:2024《竹结构 竹集成材产品规范》。
在整个制定过程中,来自国际竹藤组织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代表积极参与,进行了多轮广泛的在线讨论并广泛征求了意见。草案的修改和制定得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Kent Harries、考文垂大学副教授David Trujillo、Moso国际技术(研发)经理Arjan van der Vegte等专家的积极参与,确保了标准的全面性。ISO/TC165主席徐英熙、ISO/TC165经理Paul Jaehrlich、ISO/TC165秘书处以及ISO/TC165竹结构工作组(WG12)召集人刘可为的大力支持为该标准的成功制定和正式发布发挥了关键作用。
ISO 7567:2024明确规定了结构用竹集成材产品的制造要求。该标准是全球首个结构用竹集成材产品国际标准,是国际合作的重大成果,由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海涛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Mahmud Ashraf牵头,南京林业大学博士杨栋,以及福建大庄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赣州森泰竹木有限公司、Moso国际等多家企业提供了支持。该标准于2021年10月获得批准,在疫情期间,ISO/TC165竹结构工作组(WG12)专家和企业合作伙伴给予了大力支持,该标准稳步向前推进。(国际竹藤组织微信公众号)
2. IEC SyC制定应对水资源挑战指南
为助力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城市系统委员会(IEC SyC)制定了城市应对水资源挑战指南,分析了水系统的发展趋势,确定并介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IEC SRD 63301-1《智能城市用例收集和分析 智能城市中的水系统 第1部分:高层次分析》概述了智能城市中的水系统、用例收集和分析方法,并确定了水系统高层次分析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应用领域。它涵盖了智能排水、洪水管理和预防、水源保护和保存以及水数据平台等应用领域,概述了水资源有效管理中常见的差距、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有助于城市规划者和标准制定组织确定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
3. 欧盟公布关于建筑产品投放欧盟市场新规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第2024/3110号条例(“CPR 2”)与第305/2011号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条例(“CPR 1”)于2024年12月18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并实施。从新条例生效之日起,旧法律框架向新法律框架全面过渡的过渡期将持续15年(即至2039年)。这将确保统一建筑产品有足够的时间从旧的法律框架有序过渡到新的法律框架,并将任何建筑产品的非统一化风险降至最低。随着新标准的发布,产品将逐步转入CPR 2。
对于特定产品,在与CPR 2协调的新标准出台之前,建筑产品将继续按照CPR 1的规则投放市场,CPR 2的首批协调标准预计要到大约两年后才会出台(少数例外情况除外)。
CPR 2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协调技术规范,这些规范必须用于产品的强制市场投放。优先考虑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中制定标准,并通过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表参考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协调,但也可以通过欧洲评估文件(EOTA)进行自愿协调。作为最后的手段,在标准化规划的情况下,可采用后备解决方案,允许欧盟委员会通过实施法案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
新规则将促进建筑产品领域的可持续性和数字化,制造商必须按照既有电子文档格式提供文件。数字产品护照还将允许使用结构化产品数据。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制定建筑产品环境性能的最低要求,如果合同机构决定在采购过程中对相关协调产品适用可持续性要求,则将使用这些要求。该文书将鼓励公共部门出现可持续建筑。(捷克标准化与计量局)
4. CEN/TC 133铜合金半成品规格指南发布
近期,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CEN/TC 133铜合金半成品规格指南。指南涉及铜和铜合金制成的未锻造、锻造和铸造产品领域的标准,并涉及名称、术语和定义、材料规格和测试方法等主题。
铜及铜合金指南规定了用于制造各种最终产品的棒材、空心棒材、型材和线材的要求。这些产品包括通过铣削、车削或热冲压生产的部件,如阀门、丝锥、歧管、挂锁、配件和螺钉。通过制定明确的规格,可简化生产流程,确保制造商之间的兼容性,从而提高效率,减少产品开发和采购中的错误。(欧洲标准化组织)
5. ANSI 新增16家成员组织
2024年12月,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迎来16家新成员,涵盖多个领域的组织机构,包括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公司等,如美国家庭与消费者科学协会、哈斯科公司、太平洋燃气电力公司等。
ANSI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乔?巴蒂亚指出,这些新成员加入了一个服务于众多公司和专业人士的联合会。积极参与ANSI及其项目,既能让成员获取独家信息与商业情报,享受产品服务折扣,又能助力其建立关系网络,使其在关乎自身业务的标准化及合格评定决策中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对组织而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实际效益。(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6. 加拿大修订食品药品法规,更新食品成分标准框架
2024年12月18日,《关于修订食品添加剂和成分标准、食品微生物标准和分析方法的最终法规》(以下简称“法规”)第2部分在《加拿大公报》公布。
该法规由加拿大卫生部和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共同制定,旨在响应《农业食品和水产养殖监管审查路线图》中的承诺,对《食品和药品法规》(FDR)进行修订,使食品成分标准、食品微生物安全标准、食品分析方法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框架现代化。
在食品成分标准方面,该法规将健康和安全要求(即允许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要求、微生物标准和其他微生物安全要求)与食品成分标准分开。这些健康和安全要求继续适用于标准化食品,但要么在不同的单独监管框架内进行管理(例如第16部分针对食品添加剂,第30部分针对微生物标准),要么作为FDR中独立的销售监管禁令进行管理。该法规通过引用的方式整合了之前《联邦法规》中规定的300多项食品成分标准(参见《加拿大食品成分标准》),CFIA网站上提供了成分标准变更的摘要。
在食品微生物标准及相关分析方法方面,该法规在新的FDR第30条下创建了一个综合的微生物标准监管框架,并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了FDR中之前规定的标准(见《食品微生物标准表》)。
在化学、物理和营养分析方法方面,该法规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化学、物理和营养分析方法(FO)及其相关值纳入以下两个新文件之一:与适用于标准化食品的成分要求相关的FO方法(及其相关值)包含在CFIA的加拿大食品成分标准内。与非标准化食品的健康和安全要求或成分要求相关的FO方法(及其相关值)在食品化学、物理和营养特性表中列出。
在食品添加剂方面,该法规将食品添加剂条款合并到修订后的FDR第16部分,并废除了多余和过时的食品添加剂参考资料和表格。该法规还引用了新的食品添加剂规格表以及修订后的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清单。该法规还对仅用于制造或制备其他食品的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成分的预混合物的销售和标签制定了新的监管条款。
另外,该法规还对《大麻法》《2001年消费税法》《害虫防治产品法》《加拿大人安全食品法》和《饲料法》制定的相关法规做出了细微修订。(意大利标准协会)
7. 2024年中俄标准化计量领域合作成果总结
12月20日,在中俄标准化、计量学常设工作组会议框架下,中俄双方代表通过视频会议形式,总结了本年度在标准化和计量领域的合作成果。会议由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署(ROSSTANDART)署长安东·沙拉耶夫和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代表共同主持。
会议指出,中俄两国2024年不仅加强了标准化、计量和合规性评估等方面的合作,还在第八届俄中博览会期间组织了主题会议,探讨了相互承认标准的趋势和前景。同时,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内,双方也交流了计量保障体系国家监管经验及最佳实践。
会议重点讨论了农工联合体标准化合作成果、测量统一性、轮式车辆兼容性等多个议题。在动植物油标准交流、协调和互认方面,双方取得了显著进展,涉及大豆、油菜籽、小麦、黄油及小麦粉等多个品类。
随着中国汽车对俄罗斯供应量的大幅增长,双方在汽车标准化领域的相互作用和符合性评估也变得尤为重要。俄罗斯方面强调,在发行时必须遵守所有规定的安全要求,并推进汽车界面的“俄罗斯化”任务。
会议期间,双方还就氢气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协议,这对两国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和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署)
8. MPIF推出《标准测试方法》2025版
近期,美国粉末金属工业联合会(MPIF)发布了《标准测试方法》2025年版,包含52项标准,涵盖金属粉末、粉末冶金和金属注射成型、粉末冶金(PM)设备和金属增材制造的术语和推荐测试方法。这些标准旨在介绍和阐明PM技术作为开展业务的辅助手段,涉及PM零件设计者、制造商和用户所关注的活动。
《标准测试方法》2025年版包含许多修订的标准和更新的数据,以及以下四项新标准:标准76:单轴压制粉末冶金(PM)试样脱模应力的测定;标准77:采用烧结金属增材制造(Metal AM)技术制造的金属粉末材料无缺口夏比冲击能量试样的制备和评估试验方法;标准78:采用熔合金属增材制造(Metal AM)技术制造的金属粉末材料的V型缺口夏比冲击能量试样的制备和评估试验方法;标准79:交流和直流软磁粉末冶金(PM)试样制备的试验方法。质量保证计划要求所有包含的标准均为最新版本,以保持完全合规。(美国粉末金属工业联合会)
9. Roselektronika启动航空领域的标准化进程
Roselektronika旗下的多尔戈普鲁德自动化设计局(DKBA)在航空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已正式启动。由DKBA局长米哈伊尔?卡利宁担任主席的气球和飞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70)积极作为,成功制定了俄罗斯首部航空领域标准,并在联邦信息标准基金(FIFS)完成注册。这些标准明确界定了该领域的基础概念以及气球和飞艇的分类方式,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追溯至2024年7月,依据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署(ROSSTANDART)指令,TC 170得以组建,就此开启了在航空工程领域构建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化计划的征程。其标准化范畴覆盖了航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航空设备的最初开发、批量生产与实际运行,一直延伸至设备的最终处置环节,确保了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截至目前,已有三项标准率先制定完成并在FIFS注册,这些标准共同搭建起了适用于所有市场参与者,以及航空设备及其零部件开发商和制造商的概念、术语与分类体系框架,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内的沟通与协作。与此同时,另有五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它们将着重聚焦于产品的详细技术特性、生产流程、操作规范以及处置过程,还将涵盖监控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完善航空领域的标准化体系。(AK&M分析信息机构)
10. 沙特阿拉伯推出新的食品安全标准
近日,沙特阿拉伯卫生部颁布了两项重要提案,旨在设立全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第一项提案涵盖了六项食品标准,其中包括四项具体产品的标准(熏鱼、咸鱼、沙拉酱以及腌制、煮熟或干燥的凤尾鱼)以及两项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规范(低酸食品生产和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这些标准不仅详细规定了产品的定义、术语和分类,还严格限制了原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例如,咸鱼的盐含量必须控制在10%~14%,组胺含量不得超过20mg/100g;熏鱼中的组胺含量则不得超过10mg/100g,熏鱼干产品的水分活度也需控制在0.85以下。此外,提案还明确了取样、测试方法,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的具体要求,并强调了贴标的法规,如沙拉酱的商品标签必须清晰标注其标准化分类名称。
第二项提案侧重于制定混合水果罐头产品的标准,包括定义和范围、一般要求(如混合比例、规格、成分和污染物)和包装要求(确保产品不含潜在有害微生物,并要求在包装前后进行热处理和商业灭菌)。(沙特阿拉伯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