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资讯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国家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8-16 | 信息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网站

  

一、 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GB/T 26237.5-2023

标准名称:《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二、 标准制定背景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与传统的识别方式不同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指为了进行身份识别而采用自动技术对个体生理特征或个人行为特点进行提取和比对,从而完成身份认证识别的过程。目前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金融、人社、公共安全、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规范不同厂商和设备产生的人脸识别采集数据,统一存储数据的格式,保证数据能满足不同算法厂商的数据比对需求,有必要统一人脸识别图像数据格式。本文件为要求交换人脸图像数据的人脸识别应用提供一种人脸图像格式,为了能让这些应用在各种设备上使用,包括那些需要在有限资源内进行数据存储的设备,也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精确性,本部分不仅规定了数据格式,还规定了场景约束(光源、姿态、表情等)、图片属性(定位、拍摄设备焦距等)、数字图像属性(图像分辨率、图像尺寸等)。同时规范了XML数据格式要求,定义了质量块的数据结构、图像数据的结构、XML和二进制数据元素名的对应关系等,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标准化指导。

    三、 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IEC 19794-5:2011《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ISO/IEC 19794-5 2011 Amd 1 2014《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 人脸图像数据:补篇1符合性测试与缺陷申明》、ISO/IEC 19794-5 2011: Amd 2 201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 人脸图像数据:补篇2 XML编码与缺陷申明》、ISO/IEC 19794-5 2011 :Amd 2 2015 Cor 1 2016《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补篇2技术勘误XML编码与缺陷申明》。本文件修订并代替GB/T 26237.5-2014《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本文件规定了人脸图像信息的存储、记录和传输的数据格式、场景约束、图片属性和数字图像属性,数字人脸图像的存储格式以及符合性测试方法、测试断言和测试程序,适用于人脸图像数据交换。

    四、 标准实施的意义

本文件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标准化指导。解决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数据格式不统一、程序接口及交换格式框架无法支持标准化以及难以互联互通等突出问题。将对促进人脸识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