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资讯
标准化舆情摘编周报

发布时间:2024-12-23 | 信息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标准化舆情摘编周报

(2024年12月9日-12月15日)

 



一、国内重要信息摘编

  1. 国际标准化组织“审计数据服务”技术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审计数据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 295)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召开。审计署副审计长王本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工作组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南京审计大学有关代表分别致辞。

  会议听取并审议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各工作组的多份工作报告,围绕“环境社会治理(ESG)研究组未来工作范围”“内部控制管理与实践”“智慧审计”以及“社保领域审计数据采集”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技术委员会成员国、联络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近4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审计署)

  2. 财政部就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征求意见

  财政部12月5日对外发布《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明确了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本国产品的适用范围、对本国产品的支持政策等,拟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

  《通知》明确了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一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即在中国境内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不包括贴牌、简单包装等;二是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达到规定比例要求,具体比例分产品确定并动态调整;三是在满足前述条件的基础上,对特定产品还要求其关键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

  根据《通知》要求,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现阶段适用于货物,主要是工业制造品,不包括农林牧副渔产品和矿产品等。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

  财政部称,标准体系将分步建立。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支持政策出台后,无论是内资企业的产品还是外资企业的产品,只要符合标准即可享受政府采购支持政策。(新华网)

  3. 中非农业标准化示范合作首期技术援助任务圆满完成

  为贯彻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建设10万亩中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专家团队在赞比亚卢萨卡正式启动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建设项目,并圆满完成首期农业标准化技术援助任务。

  项目组围绕农业标准化基础、农业标准化减贫增收、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等内容开展专题技术培训。示范区奇邦博农场和锡纳宗圭农场的近300名当地种植工人、班组长、生产经理全程参加培训。通过为期5天的技术培训,农场工人学习了农业标准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标准化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也为后期标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前期指引。

  项目组还通过田间指导、座谈交流、调研走访等方式,实地调研示范农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技术使用、基地标准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情况,详细了解农场作物种植、农产品采收、仓储物流及日常管理、出口等方面标准化需求,为后期构建示范基地标准体系和推动中国农业标准在赞比亚本土的转化提供基线参考。

  据介绍,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建设项目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负责,标准院和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赞比亚农业发展公司具体实施。通过此次技术援助,项目组基本掌握了赞比亚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万寿菊、辣椒、玉米等作物生产经营状况和标准化需求,提升了示范基地农场管理人员和赞比亚种植工人的标准化意识水平,为后续创新生产种植、经营管理标准体系和推进标准应用转化、示范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中国质量报)

  4.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建设发展参考架构》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研究编制的报告《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建设发展参考架构》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从算力基础、数据服务、模型服务、应用开发、运维平台、运营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建设的共性能力和特性能力。通过构建一套技术架构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标准体系统一的参考架构,摆脱企业服务模式不同带来的限制,降低供需边际成本,有效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应用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动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本报告旨在研究推进行业应用发展标准化的参考架构,期望为各行业主体明确人工智能应用建设发展的重点和目标,降低应用开发和复制的边际成本,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规模化落地提供有益参考。(国家信息中心)

  5. 我国牵头修订3项金属制品领域国际标准正式立项

  近日,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获悉,由我国牵头修订的钢丝领域专用国际标准ISO/AWI 19203《桥梁缆索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高强度钢丝 规范》和钢丝绳领域两项专用国际标准ISO 8792《钢丝绳吊索 安全规范和检验规程》、ISO 8793《钢丝绳 套管压制绳端》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立项。本次标准修订将进一步提升标准技术内容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钢丝绳和线材制品领域国际标准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本次修订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产品提出更细致和更高的要求。其中《钢丝绳吊索 安全规范和检验规程》修订将增加相关术语与定义、检查内容、环境的影响、型式检验、索具的日常保养储存要求和人身安全要求,提高标准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钢丝绳 套管压制绳端》修订将补充完善钢丝绳压制用套管产品规格、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增强标准的适用性,进一步规范指导国际贸易合作。两项国际标准的修订,有助于指导企业的生产制造,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规范指导国际贸易合作,满足钢丝绳行业的发展需要。(中国质量报)

  6. 我国稠油开发领域首个ISO国际技术规范立项

  中国石化孙焕泉院士团队创建的“稠油多元热复合驱技术规范”近日成功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立项。该技术规范依托中国石化自主创新的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是我国首个稠油热采领域的ISO国际技术规范,发布后将有力促进国际技术合作、提升全球稠油开发效果。

  ISO是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制定和推广标准,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下一步,团队将按照ISO相关要求,与来自美国、沙特等国家的技术专家组成国际工作组,加快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尽快发布标准。(科技日报)

  7. 我国首个调水工程后评价行业技术标准发布

  12月9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主编的首个行业技术标准《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由水利部正式批准发布。该标准适用于大中型调水工程的后评价,包括工程实施过程评价、工程效果和效益评价、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等重要内容,涵盖水利基本建设全生命周期。

  《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是由水利部调水管理司主持、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主编的首个调水工程后评价行业技术标准。该标准在总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2年安全建设、10年平稳运行等工作成果基础上,综合国内已建调水工程后评价经验编制完成,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标准发布有助于提高我国调水工程项目决策和建管水平,进一步发挥调水工程效益,促进调水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澎湃新闻网)

  8. 四项法庭科学资金数据标准发布

  近日,公安部技术监督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组织起草的以下4项标准,自2025年3月1日起实施:

  《法庭科学 资金数据获取规程》(GA/T 2158—2024);

  《法庭科学 资金数据清洗规程》(GA/T 2159—2024);

  《法庭科学 资金数据检验规程》(GA/T 2160—2024);

  《法庭科学非法集资类案件资金数据分析规程》(GA/T 2161—2024)。

  近年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组织全国公安经侦部门深入开展“金析为证”(资金分析成果证据转化)工作,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提升资金分析能力水平,努力做到数据来源真实完整、数据清洗和分析方法科学有效,推动资金数据分析结果由“数据”向“证据”转化、资金分析应用场景从侦查延伸至诉讼审判环节、资金分析成果用途从辅助侦查拓展为刑事诉讼证据。

  下一步,全国公安经侦部门将以本次法庭科学资金数据标准的获批发布为契机,不断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着力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持续推进资金分析鉴定工作,加快形成“以标准引领实战、以标准盾护发展、以标准提升战力”的公安经侦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人民网)

  9. 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芯片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3日,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芯片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工作组组长、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表示,集成电路标委会成立以来,凝聚行业力量、汇集优势资源,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人工智能芯片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崭新的起点,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工作组在后续工作中谋划战略方向,加强产业协同;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标准研制,以标准化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更好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处长刘大山提出,人工智能芯片工作组的成立对推动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工作组今后聚焦行业共性需求,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坚持应用牵引,加强标准协同;加快国际标准布局,推动产业国际合作。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表示,电子标准院后续将继续认真履职尽责,从标准化组织建设、重点领域标准研制、标准应用推广以及国际标准化等方面加强人工智能芯片标准化工作,为标委会及工作组做好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撑。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巡视员吴国纲宣读了工作组成立文件,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郭楠报告了工作组组建情况及后续工作思路。同时,本次会议还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尹首一、华为海思高级总监刘音、燧原科技首席标准师梅敬青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架构发展路径、芯片软件栈生态建设和大模型应用等重点领域做了专题技术报告。全体成员就工作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芯片工作组全体成员和代表,以及秘书处单位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人民网)

  10. 中文域名国家标准实施:赋能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

  《中文域名总体技术要求》(GB/T 44266—2024)等四项中文域名国家标准自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中文域名编码、解析、注册、字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业内人士认为,中文域名国家标准的制定与推出,表明我国在中文域名建设领域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阶段,也是中文域名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发挥中文域名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

  据了解,200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参与互联网技术标准组织IETF,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文域名国际技术标准《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准》,编号为RFC3743,主要解决中文域名异体字等问题。之后,《中文域名注册和管理标准》(编号为RFC4713)、《SMTP扩展支持国际化邮件地址》(编号为RFC5336)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相继发布。2021年4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1年第一批588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批准中文域名总体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立项。2024年8月开始,中文域名国家标准陆续发布,并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2024年,在连续举办了7届的中文域名创新应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人士曾表示,扎实推动包括中文域名在内的互联网资源不断发展,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毛伟表示,中文域名能够体现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在互联网传播中华文化,有利于让新一代网民加深语言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也有专家认为,随着近几年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文域名的注册与保护已成为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工具。当下已有不少企业启动商标名的中文域名注册保护,如工商银行.网址、中国商飞.网址、鄂尔多斯.网址等。截止目前,“.网址”已经成为全球注册量第一的国际通用顶级中文域名。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文.网址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基础设施。随着《中文域名总体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的实施,将推动中文域名在数字经济、文化传播、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为全球互联网生态增添更多中国智慧。(人民网)

  二、国外重要信息摘编

  1. 通过标准增强贸易对残疾人的包容性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贸易和残疾人包容问题机构间工作组与芬兰和南非常驻代表团在联合国妇女署的支持下,共同组织了一场高级别会议,旨在推动全球贸易对残疾人的包容性。此次会议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举行,汇集了来自多个国际组织、成员国代表团、贸易专家及残疾人组织的代表。

  会上,国际劳工组织副总干事Celeste Drake指出,包容残疾人的贸易议题在广泛的包容性贸易讨论中常被忽视,她希望激励成员国将残疾人纳入贸易相关讨论的优先事项。世贸组织副总干事Angela Ellad强调,凭借领导力、奉献精神和持续关注,贸易可以成为推动平等的工具,并呼吁成员国采取诸如取消针对残疾人辅助产品的关税等行动。

  讨论中,芬兰和南非代表以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Rebeca Grynspan提出了包容残疾人贸易的重要性和机遇。南非驻日内瓦大使Mxolisi Nkosi强调,G20国家有机会通过采用国际无障碍和产品标准来解决残疾人包容问题,并特别提到了辅助技术获取对改善残疾人生活的变革性影响。会议还强调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在支持辅助器具本地生产方面的作用,以减少其对进口的依赖。(世界贸易组织)

  2. IEC和ISO人工智能联合委员会将举办第六届人工智能研讨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人工智能联合委员会(ISO/IEC JTC 1/SC 42)于2024年12月9日至11日举办第六届人工智能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免费在线举行,旨在汇集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开发研究、部署、标准化、应用和治理的创新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应用。

  此次研讨会分为三天进行。第一天的议程聚焦人工智能如何彻底改变交通运输,并讨论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如何助力减少碳排放并为绿色世界做出贡献。第二天的议程汇集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探讨人工智能安全和测试的趋势和要求,以及标准化的新方法。

  ISO/IEC JTC 1/SC 42主席 Wael William Diab表示,每两年举办一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围绕关键的人工智能问题以及标准如何发挥作用进行讨论和对话。获得的见解将有助于ISO/IEC JTC 1/SC 42进行战略规划和路线图,促进负责任地部署人工智能。(国际电工委员会)

  3. IAIS采用保险资本标准及其他全球标准改进措施促进保险业恢复活力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在12月5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全球保险资本标准——保险资本标准(ICS),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IAIG)提供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率衡量标准。

  据IAIS称,ICS为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供了一种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率衡量标准,它充当了整个集团的规定资本要求。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表示,ICS将帮助确保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保持足够的资本以抵御潜在压力并保护保单持有人。除了保护保单持有人之外,ICS还将为监管机构提供一致且透明的框架,以评估IAIG的财务稳健性。

  IAIS还发布了额外的支持文件——ICS校准文件,该文件对不同ICS风险费用的计算及其汇总提供了解释;ICS经济影响评估报告,该报告对跨司法管辖区实施ICS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并解决了公众意见。IAIS表示,预计将于明年开始制定详细的ICS评估方法;将于2026年协调IAIS成员对其实施ICS的进展进行基准自我评估。该标准还将作为未来实施进度监测的基准。IAIS的目标是,2027年启动对ICS实施的详细司法评估。

  除了推出ICS之外,IAIS还对现有的保险监管定性全球标准《保险核心原则》和《ComFrame》进行了重要更新,这些标准分别适用于整个保险业的监管和IAIG的监管。IAIS表示,更新后的标准旨在确保ICP在应对保险业面临的新兴风险和挑战方面仍然具有相关性和有效性。这些更新涉及气候风险、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和缓解以及估值和资本等主题。ICP构成了全球公认的保险业监管框架,包括主要声明、标准和指导,而ComFrame则以ICP为基础,制定了监管标准和指导,特别侧重于对IAIG进行有效的集团监管。(国际保险监理官协会)

  4. CEN发布33项欧洲生物刺激剂标准

  近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在生物刺激剂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制定了33项欧洲(EN)标准,并于近期发布。这些标准的发布为生物刺激剂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遵守欧洲肥料法规EU 2019/1009。

  生物刺激剂作为一类特殊的施肥产品,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促进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它们受到欧洲肥料产品法规(FPR)的严格监管。为满足FPR的要求,欧盟委员会通过标准化请求M/564委托CEN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刺激剂使用的欧洲标准。

  此次发布的欧洲标准涵盖了生物刺激剂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声明、特定元素的测定、采样和样品制备、微生物分析以及有害物质的检测等。这些标准不仅为生物刺激剂的生产、检测和认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企业在欧盟范围内的自由交易提供了有力保障。

  例如,NEN EN 17700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生物刺激剂的声明内容,包括养分利用效率、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以及质量特性的测定方法等。而NEN EN 17701系列标准则专注于生物刺激剂中特定元素的测定,如Cd、Pb、Ni、As、Cr、Cu和Zn等元素总量的测定,以及汞含量的测定等。

  此外,NEN EN 17702~NEN EN17725系列标准还涵盖了生物刺激剂的采样、样品制备、微生物分析以及有害物质检测等多个方面,为生物刺激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荷兰标准化协会)

  5. United Circles欧洲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由包括意大利标准协会(UNI)在内的多家欧洲合作伙伴组成的财团,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举行了United Circles项目的启动会议。该项目作为Horizon Europe计划的一部分,获得了超过25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并计划于2028年10月结束。

  United Circles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开发循环经济的创新实践,通过创建循环中心(H4C)来促进工业与城市共生(IUS)。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了讨论、研讨会和规划会议,深入探讨了项目的各个方面。

  会议由Cartif研究机构主办,项目协调员在第一天的开场演讲中概述了项目的目标和期望。欧洲健康与数字执行机构(HaDEA)官员Antonios Konstantas详细介绍了相关工作,涵盖对United Circles在技术、财务以及行政方面的说明,随后介绍了项目管理架构、财务流程、联盟伙伴间的沟通方式以及活动与成果报告机制。

  为了构建更为宽泛且综合的背景框架,会议引入了两个关联欧洲项目——Processes4Planet和Hubs4Circularity,其与United Circles共享部分工具与方法。共同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天的关键环节在于工作组(WP7)的介绍,这是UNI的专长领域。其核心任务包括标准映射、差距分析以及欧洲预标准化文件计划(CEN研讨会协议,CWA)的制定。在此背景下,项目协调员着重强调了UNI与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意义,提出融资框架的可行性可作为未来CWA的潜在目标,而代表UNI的Adriano Ferrara则详细介绍了联盟在项目中的活动与角色定位。

  UNI参与此次启动会议彰显了其借助标准化推动创新的坚定决心。通过与合作伙伴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标准制定以及治理框架构建等活动中的协作,UNI在塑造项目成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United Circles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欧洲在采用循环经济创新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合作、知识交流和尖端工具的开发,该项目旨在建立工业与城市共生的模式,为可持续的未来铺平道路。(意大利标准协会)

  6. BSI 宣布成为国际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机构

  BSI 已获得荷兰认证委员会(Raad voor Accreditatie,RvA)的正式认可,成为国际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标准 ISO/IEC 42001 的认证机构。这标志着 BSI 在推动人工智能信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BSI 将为组织提供 ISO/IEC 42001 的认证服务,依托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认证流程,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与部署符合人工智能治理、风险管理以及道德规范的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

  一年前,BSI 发布 ISO/IEC 42001,并计划提供全面的培训和认证服务。上个月,毕马威澳大利亚成为全球首家通过 BSI 获得 ISO/IEC 42001(AI)认证的组织。从长期来看,认证将帮助企业建立信任、提高透明度,并推动其人工智能计划的创新发展。

  BSI获得认可资格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实施和监管方面的承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符合全球公认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道德实践标准。

  ISO/IEC 42001 为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设定了国际基准,通过建立全面框架,帮助组织以负责任和高效的方式管理人工智能技术。

  BSI 人工智能监管服务总经理 Michael Weissig 博士表示:“BSI 相信人工智能拥有巨大的潜力,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可以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然而,信任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建立必要的‘护栏’,确保人工智能的开发与使用符合道德与责任标准,是弥合这一鸿沟的关键。”(英国标准协会)

  7. DIN发布建筑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发布新的建筑标准化路线图。因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社会对建筑需求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面临诸如气候保护等诸多挑战,新路线图借助规范与标准助力建筑行业朝着更灵活、可持续与数字化方向发展,其制定过程透明且有专家和社会参与者共同参与。

  该标准化路线图作为跨学科行业指南,规划出建筑行业标准化的未来走向。DIN同步举办线上信息活动,对路线图予以详细阐释并解答参与者疑问。建筑标准化路线图涵盖专家协调的具体标准化解决方案,能让规划、建设与运营全价值链的人员更高效协作。新路线图重点聚焦建筑的气候友好型建设与运营以及新数字技术集成,可在项目规划与原型设计环节节省大量时间与成本。其主题领域还涉及消防、健康保护、无障碍与噪音保护等。(德国标准化协会)